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11月8日在第十届财新峰会开幕演讲中表示,在全球多边主义遭遇挑战的当下,应加强全球央行间协调和合作机制。
“过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国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没有那么大,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本国的价格水平、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但情况慢慢正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讨论全球范围内的央行功能应该怎样更好地实现。”周小川认为,基于三方面因素,应当加强全球央行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
一是货币政策溢出效应。针对美联储降息后多国央行跟进,周小川表示,由于全球之间联系紧密,共同行动是有必然性的,这确实与以前大不一样。总体来讲,除了个别小型经济体或相对比较封闭的经济体,全球通货膨胀率比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物价水平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也呈现出共同运动的方向。
二是资本流动。周小川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到中期以后,IMF开始发布一些工作论文,重新讨论资本流动问题,原因是全球化联系紧密,跨境贸易和投资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此外,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美元化”,也导致资本流动。
三是数字货币对于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冲击。周小川表示,数字货币一开始就试图解决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特别是跨境支付的弱项,希望通过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效率、减少障碍。但这样的基础设施究竟应该怎么管理,全球主要央行应该起到哪些作用,这引发了许多讨论。 记者张沛